长江漂流日志(4)征服虎跳峡
2012-4-12 17:50:55
访问量:2928214
征服虎跳峡
金沙江进入云南后,还有两条与金沙江同源的大河也并流进入云南。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河流都源于唐古拉山脉,三条水系在源头地区相互交融,之后各奔东西,经过上千公里的奔流后又在横断山区肩并肩走在一起,同时切开横断山自北向南并流而下,并流的长度约500多公里,宽度约80公里。这一地区被称为三江并流或三江流域,也称为三江大峡谷。
“三江并流”区域的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3公里,而怒江与澜沧江之间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公里。不过它们最后的归宿却相去甚远:金沙江注入太平洋的东海;澜沧江流进太平洋的南中国海;怒江则涌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
“三江并流”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变化显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被列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2003年“三江并流”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一路南下的金沙江,在石鼓来了一个近180度的大转弯,掉头北上,被称作是“万里长江第一弯”。其实这里仅仅是长江第一弯的开始,金沙江在北上后,过虎跳峡开始向南回转,直到金江桥附近才折向东流去,这一弯长达370公里,直线距离只有36公里。
石鼓上下的山势相对低缓,形成了金沙江最大、最长的宽谷,长约百余公里,江面开阔,水流平缓,且可通航,机动船一直可以航行到虎跳峡口。
石鼓镇是一个古老的小镇,保留了不少过去的建筑和古迹,除了有一块鼓状的汉白玉石碑外,还有古街道、戏台、铁桥等。江边的古渡口历史悠久,诸葛亮五月渡泸、忽必烈革囊渡江、红军北上抗日,都从这里渡过金沙江。
石鼓主要居民是纳西族,距离石鼓数十公里,还有一处更大的纳西人聚居地——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整座城池没有城墙。传说因为丽江的历代纳西土司都姓“木”,如果筑了围墙,把“木”围起来便成为“困”,不吉利。丽江由于没有围墙,又处在一个洼地,周围青山环绕,活像一块大砚台,因此又称丽江为大砚(研)镇。
大砚(研)镇的老城为四方街,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风貌,上万间民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当地居民从象山脚下黑龙潭引水进四方街,通过沟渠不断分流,把每家每户都连在一起,水随街走,街依水筑、街巷幽深、清泉密布、家家流水、户户垂柳。因其优美的环境、保存完好的古城风貌及深厚的文化底蕴,1997年12月3日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金沙江出石鼓50公里就是长江上最险峻的峡谷——虎跳峡。在进入虎跳峡之前,金沙江已经平静地流淌了100多公里,这是金沙江上最平静的江段,看似平静的金沙江正在积蓄着爆发的力量。
8月26日,我们漂流到虎跳峡口的下桥头镇(虎跳峡镇),开始漂流虎跳峡的准备。此前,洛阳队已经直接从巴塘驱车赶到虎跳峡进行漂流前的准备。
虎跳峡长约17公里,江面落差200米左右,由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挟持,山峰与江面之间形成2500米到3000米之间的巨大落差,原本宽达150-350米的江面在这里被两座高山挤压,最窄处仅有30米宽,传说有老虎一跃而过,虎跳峡因此得名。
虎跳峡分为三段: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上虎跳的江心有一块巨石,把金沙江一分为二。传说中的越江老虎就是以此石作为跳板,因此被称为虎跳石。江水从虎跳石两侧下跌七八米,又在乱石堆里翻滚数百米,有两处大跌水,船只要顶住上百吨下泻水流的冲击、挤压,在礁石间的碰撞、摔打。中虎跳以乱石滩著称。由于峡谷两侧山体不稳,时有山崩、滑坡出现。巨大的石块堆积谷底,数量众多,其中最危险的一段险滩叫“满天星”,借以形容礁石之多,船只要承受长时间和长距离的碰撞、切割、蹂躏。下虎跳部分江段是看不到的,两侧的崖壁有些向外倾斜,望不到江底。金沙江在两山之间的缝隙中穿行,一些岸壁的倾斜程度甚至超过90度,从悬崖上几乎看不到江面,没有人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漂流下虎跳完全依靠运气,一旦船被岩石卡住或撕破,岸上人员根本无法实施救援。
虎跳峡险滩密布,金沙江是一条白色的浪花带,积蓄了100多公里的能量在这里完全释放,在奔腾咆哮的江水撞击下,峡谷中的空气都在震动。
9月10日,洛阳队的雷建生、李勤建乘坐密封船首漂上虎跳成功。第二天,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的王岩、李大放进入重庆长江橡胶厂为我们特制的“中华勇士”号碟形密封船,由冲锋舟拖至虎跳峡口的主流上,缆索解开后,密封船向着上虎跳漂去。密封船的进口封闭后里面漆黑一团,依靠一只手电点亮、依靠一个对讲机和外面联系,依靠一个灌满氧气的汽车内胎的缓慢释放,供两人呼吸。密封船顺着平静的江面慢慢向上虎跳漂去,虎跳峡哈巴雪山一侧已经站满了围观的人群。通过对讲机,密封船里的王岩和李大放清楚的知道所在的位置。当倒计数的数字念完后,密封船进入了上虎跳险滩,从近8米高的虎跳石侧面跌下,立刻又被卷起的巨浪和不断下泻的江水吞没,排水量8吨的密封船数秒钟后才翻滚着蹦出水面,向另一个跌水急速奔去,继续下跌,再次被下泻的水流和卷起的巨浪吞没,还是数秒钟以后翻滚着冲出水面,在礁石丛中冲撞。密封船里的人就像洗衣缸里的衣物翻滚搅拌,没有半点还手之力,一切都是听天由命。
上虎跳险滩的长度只有数百米,经过险滩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在上虎跳滩尾的哈巴雪山一侧有一个上百米的回水区,密封船顺利的进入回水,被岸上接应的人员用抛绳挂住,拖到岸上。从密封船里爬出来的王岩和李大放,神情中有一种大难不死的激动。
两个队漂流上虎跳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所有漂流者的信心。当中国科漂队准备中虎跳漂流的时候。9月12日,洛阳队的朗宝洛、孙志岭乘坐密封船首先进入中虎跳。但最终洛阳队的密封船没有能承受住中虎跳的激流剪切和礁石的冲撞。密封船被撕裂,孙志岭被摔出密封船后被激流卷走,不幸遇难。郎宝洛随破损的密封船幸运地被江水推进玉龙雪山一侧的石缝中,爬上江边的石头。我们立刻停止漂流中虎跳,全力营救朗宝洛。由于玉龙雪山一侧是几乎直立的崖壁,施救十分困难。成都军区35108部队侦察兵和中国科漂队、洛阳队以及当地群齐心协力,强行用排桨船从中虎跳下游过江,并攀上悬崖,平移到郎宝洛上方,从一百多米高的悬崖上放下绳索,终于将在悬崖下困了5天4夜的朗宝洛救出。
9月19日,中国科漂队的王岩和杨欣进入密封船,在激流险滩中经过半小时的冲撞、翻转后,十分幸运地漂出下虎跳的峡谷。
9月21日,洛阳队王茂军、李维民乘密封船从中虎跳下水,也完成了下虎跳漂流。
9月24日,中国科漂队的王岩和颜柯乘密封船在上虎跳下的回水处下水,对中虎跳和下虎跳实施连续漂流。至此,我们完成了虎跳峡的全程漂流。
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漂流成为当时中国新闻的焦点。几十名记者在峡谷中跟踪采访,并以最快的速度发回报道。四川《青年世界》杂志社记者万明在中虎跳采访返回途中,不幸被飞石击中头部,以身殉职,年仅24岁。
虎跳峡的漂流结束后,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立刻开始了下阶段的漂流,并很快漂流至四川省渡口市(攀枝花市)。
金沙江在攀枝花接纳雅砻江以后,水量骤增。
攀枝花市是金沙江干热河谷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生长。在河谷间、公路旁,到处都生长着被当地人叫做攀枝花的木棉树,攀枝花市因此得名。这里还种植有大量的木瓜、芭蕉、香蕉、甘蔗、芒果等南亚热带作物,是在同纬度地区中一个独具亚热带风光的城市。
当地最有名的植物要数攀枝花苏铁。苏铁类植物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界主宰者。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有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野生苏铁林,共有攀枝花苏铁约23万株,攀枝花苏铁是世界上苏铁类植物自然分布最北的种类。
攀枝花也是一座钢城,攀钢为“全国十大钢厂”之一;位于攀枝花市的雅砻江上建有中国上世纪建成发电的最大水电站——二滩水电站。
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中有7名队员来自攀枝花市,在整个漂流活动中,我们接受的最大一笔企业捐助就来自攀枝花钢铁公司,漂流队的到来自然受到当地政府、企业和市民最热情的欢迎和款待。